懸壺濟世一代傳一代
益春的招牌,是拓寬當時,母親請人製作的,招牌最為人深刻的,即為八仙過海的「劉海戲蟾蜍」,在藥房裏有一座同樣的造型銅像,陳瑞隆說著:「以前讀書人不多,這提供不識字的民眾可以認明,叫做『金翁仔』(台語)。」招牌上的「金翁為記」便是由此傳開的。而「珠碧散」即是最為盛名的藥方,那是一帖嬰兒用藥(指腸胃藥),小孩餵藥不易,便用手水裹藥粉,塗抹在臼齒上,藥粉消了,腸胃也就痊癒了。(圖3)(圖4)(圖5)
益春藥房,也非單一的藥房業態,「在祖先上去的家族經營,範疇更廣,南北雜貨都有。」他這麼說著,「以前開藥房的觀念是救世,賺足本錢,可以過就好。」,家族裡不是習醫,便是學藥,都有著為社會奉獻的心意。因此透過友人的告知,發現社區裡「沙淘宮」在清道光16(1836年)改建時,即捐贈大轎,便被刻在石碑。
不僅於此,熱愛棒球的父親,贊助台南三級學生棒球(指國小、國中、高中)不遺餘力,留下很多相關遺物,目前都被收錄在協進國小的「協進棒球館」展示;更有棒球人自組球隊,冠名「金翁」,父親則是掛名領隊,也自辦「金翁杯」球賽。由於父親如此長時間的投身公益,經報紙傳播,以及大家口耳相傳益春的妙方,藥房因而頗負盛名。(圖6)(圖7)(圖8)
不過他父親並不是一開始就師承家業,生於民國前一年的父親,在日本時代工作於金融業,日人戰敗歸返後,連帶跟著失業,便回來接家業,這樣的身影在陳瑞隆身上也可見,他在捐血中心上班時,兼著做益春藥房,直到今年(民國107年)初才結束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