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修復慢慢學
當舊蝸牛老去、壞去,迎接而來的新蝸牛的身分意義更不相同。
2016年台南市政府進行歷史街區改善計畫,將葉石濤著作中描述此地以及相關台南地景的字句。刻在蝸牛巷的現在的新石板路上,因此讓蝸牛巷成為走讀的巷弄。
同一時間,「打開聯合」工作室的劉國滄老師,帶領台南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學生,和台灣藝術進駐交流協會等成員,共同進駐蝸牛巷社區,他們以蝸牛巷為主題設置裝置藝術,除了結合葉石濤文章裡的文學地景,也創造出一隻隻手工木頭蝸牛在巷內蔓延。這些裝置成為網路上熱門的打卡景點。許多遊客在這裏遊憩放鬆之餘,都會沿著地面石板,細數到底有幾隻「蝸牛」。
本次課程將退役的蝸牛除去灰塵,重新上色,加入以實物製作再現方法,讓修復蝸牛更生活化。
課程內容:
✦ 藝術進駐街區以實物符號象徵的案例說明。
✦ 蝸牛巷、蝸牛裝置簡介。
✦ 融合修復概念的蝸牛繪製方法,一起來認識蝸牛巷的蝸牛。
✦ 畫一隻自己的蝸牛 - 圖案設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