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巷為什麼叫做蝸牛巷

源自葉石濤1991年四月於臺灣新聞報副刊發表的小說《往事如雲》中提及的「蝸牛巷」場景。

「辜安順的阿母把位於紅寮厝的三甲看天田賣掉,在這蝸牛巷巷頭買了老屋居住, 貪的是這巷路位於府城西門町最繁華熱鬧的宮古座戲院後頭,是鬧區中幽靜的山谷的關係。 」1991 。臺灣新聞報副刊《往事如雲》。

葉石濤1991年四月於臺灣新聞報副刊發表的小說《往事如雲》中提及「蝸牛巷」的生活場景,葉石濤通過隱身於秘密身份辜安順的視角書寫,回憶所及的景巷,並在1999年《從舊城到府城》篇章描寫的文字:「戰後我在這兒居住了五、六年直到被捕坐政治牢為止。」拼湊出在葉石濤於台南居住過的三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長短,現在所稱葉石濤故居的「蝸牛巷」是他在台南停留最後一處的居住地。

在葉石濤住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文章一開頭就寫著他出生在打銀街,日治期間稱作白金町的地方,現在指的就是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與忠義路交叉路口的地段。1943年民國32年,葉家大宅日治期間被強制拆除用作防空用地後遷居萬福庵附近的巷子裡,最後移居高雄前的住所就是現在稱作的蝸牛巷。

依據出版年所及葉石濤書寫生活於當時蝸牛巷的文字,整理如以下:

「我這房間是名符其實的蝸居,狹窄、灰黯,家徒四壁。我弄來了一個裝乾魚的木箱子,權當桌子,那是我在運河邊的魚乾行揀到的。我在桌面貼上了幾張色彩絢麗的月曆圖片。」

1969。台灣文藝第六卷第二十五期《飄泊淚》

「我在府城一共住過三個地方,老家在打銀街,後來在戰爭中被日本人強迫拆掉, 所以不得不搬到「萬福庵」附近居住。光復後有一段時期住在延平戲院後頭的嶺後街;我那時候在永福國小任教,所以早上學校的鐘聲一響,我立刻起床,匆匆 洗個臉,還可以趕得上早會,正是方便得很。」

1984。聯合文學二期《府城瑣憶》。

「過了幾年漂泊生涯之後,我底阿母毅然下了決心,賣掉三甲田產來買一間房屋。那時候,耕者有其田條例已付之實現,這三甲田產業是我家僅剩的財產了。售來田地得到的錢,還是不購買府城任何大街上的一棟房屋。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府城如蜘蛛網般交錯的大小巷路裡去找。最後在最繁華的西門町的一條小巷中找到那理想的瓦屋。」

1989。臺灣新生報《搬家記》

「漫步走到延平戲院,從巷道拐進去就來到我底舊居。這一帶叫做嶺後街,是地勢較高的地方。我底舊居木門深鎖,看不到現時何等樣的人居住。望著那深閉的木門,悲從心中湧上來。戰後我在這兒居住了五、六年直到被捕坐政治牢為止。」這是我母親賣掉三甲田地換來的居住,猶如葫蘆底的蝸居,然而卻埋葬了我飛揚的青春時代的記憶。出了巷口,就面對永福國小。我在這兒教了幾年書直到被捕離開。」

1997。民眾日報《從舊城到府城》。

#[註1] 台南舊地名沿革怎麼理解,「蝸牛巷」的命名不是隨便來的
#[註2] 我們所知道葉石濤在台南曾經住過的地方
#[註3] 盤點葉石濤文學地景裡的「巷」
#[註4] 嶺後街也是指蝸牛巷嗎
#[註5] 105年台南市文化局起推動的保西宮、沙淘宮歷史街區改造工程 vs.104年文化部藝術浸潤空間的計畫 


1. 1991年四月於臺灣新聞報副刊發表的小說<往事如雲>中提及「蝸牛巷」的生活場景。
2. 1925出生於打銀街,1943租屋在萬福庵附近,戰後買屋在民生路一段157巷25號現稱蝸牛巷的地方。
3. 竹仔巷、傀儡巷、葫蘆巷、草螢巷、蝴蝶巷、喜鵲巷、摸乳巷、抽籤巷、狗屎巷、木屐巷、十間巷、無尾巷。
蝸牛巷,並非沿古至今的地名,命名源於葉石濤文本,可以說是特別因著葉石濤於台南最後一處故居以及所寫及的文句,在2016年定名的巷道。
4.嶺後街並非指的是蝸牛巷街區,而是民權路一段220巷口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