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廟神-保西宮

在蝸牛巷社區裡聽到居民說到「咱廟仔」,指的就是保西宮


保西宮,位於蝸牛巷街區,與沙淘宮互為從西門路進入街區的左右,雖非眾神之都-「台南」的一線大廟,卻也是一座刻畫著歷史與文化的古廟,是理解府城移民情況及蝸牛巷街區居民信仰的端點。
保西宮存在距今301年,史料記載西元1718年,清國康熙57-59年間。
於清領統治後第34年建廟,想像當時的台灣已歷經荷治時期37年、明鄭時期23年的拓墾,一路從安平的熱蘭遮城到普羅民遮城,清領時期漳泉一帶移民的在地深耕,從古地圖上看出台南市街發展與聚落出現的脈絡。

日治時期保西宮
楊世賢,臺灣廟宇寫真老照片(精裝)博揚出版社,2018/11/16。P200,沙淘宮、P202保西宮。

清國統治第34年,台南市街各地聚落開始形成,從古地圖上觀察來看,看到有寺廟的位置就知道有聚落的發展。
保西宮的位置靠近普羅民遮城、大井頭等台南市街發展中心。清國的時候,現在台南市街大部分的土地都還是一片汪洋,台江尚未淤積。
先民從西邊來,移居帶來了信仰,舊地名稱作「西定坊草仔寮」,據說這邊的移民當時都搭草寮而居,連建廟早期也用茅草,一眼望去茅草蓋的常民建物景觀獨特所以這麼稱呼,因為座東朝西面海而取稱「保西」。宮廟裡奉神尊王爺,廟裡現在神尊金身從隨王船海上來漂來定居,跟廟同齡三百多年,王爺這個系統的信仰在民間社會親切的讓常民敬畏,通常建廟於沿海或是靠海的地方,祂們有說法是「瘟神」或是古代帝王所敇封的高級厲鬼,被授命任務為「代天巡狩,血食四方,遊縣喫縣,遊府喫府」,所以王爺廟在凡間的辦公的地方稱「代天府」。據史料記載保西宮主祀的葉、朱、李王爺都是唐朝時候開拓闢土有功的部將(並非鬼神)面容和善,主神葉王爺,姓名葉清,與朱參、李伯瑶稱「三府千歲」,其後代子孫散居中國漳泉一帶,也就是前面提及的先民。

清國時期先有因方位與景觀而稱號「西定芳草仔寮」,後有因五條港作蔗糖與蕃薯簽貨物買賣支流「蕃薯港」能一路滑進保西宮廟前,形成商業聚落的景觀而稱「蕃薯港 -保西宮」; 清領末期五條港淤積,廟埕前陸地橫街名為保西宮街,街道兩側出現蓬勃的商業活動 ; 日治時期延續廟埕前的熱鬧,當時台南市代表性的娛樂所在「宮古座」「戎座」就在旁邊,廟埕街坊更因此熱鬧,光復後所屬行政區因保西宮而稱「保西里」,後來日治期間的「宮古座」變成了「延平戲院」一樣帶動著街坊熱鬧的場景,直至今日的真善美戲院,街坊是比起以前顯得安靜,但街坊小店一樣比鄰街道兩邊,形成恰到好處生活步調,現在「蝸牛巷六興境保西宮」這樣的稱呼。

一座廟怎麼蓋起來的,如果沒有人的生活伴隨,那麼祂要庇佑誰呢?

廟宇祭典慶禮的重要時序就是人們生活的時序,廟埕更是人情味串連的地帶

一早保西宮就擠滿人,今天是朱府王爺千歲生日(誕辰)。從前一晚的「小法暖壽」(也就是替王爺唱生日快樂歌)到今天下午兩點開始的「賞兵」,桌前擺滿附近居民為神明們準備的款待。「賞兵」祭典結束,廟方也奉神明指示準備滷麵發給附近居民一起吃喜,看著廟方的人從國華街那端來一整大鍋滿滿的阿娟滷湯跟米粉麵,在已經接近很熱台南夏日午後開始分裝、沿街每戶打招呼分送,人們接下這碗慶壽的麵食,臉上滿溢喜悅,分送時間接近傍晚剛好搭上晚餐;緊接晚上做戲給神明(依據廟埕大小,現今則多見播放數位投影電影),人們忙進忙出,一起完成了給神明辦生日的大小事務。

以保西宮供奉葉朱李余四位千歲來看,一個年頭最重要的就是給他們過生日,當然還有一些交陪境的活動、年末「賞兵」(也就是廟神的尾牙)、中元普渡等祭典,分別在每年農曆三月、四月、六月以及八月 ,以六月葉府王爺的生日最盛大,除了生日前兩天就要開始唱生日歌之外,生日當天有滷麵150碗、有壽桃、清寒戶送白米以及交陪境祝壽平安宴可以吃,在義發豆腐店老闆的回憶裡,幼時還能坐在廟前一起看給神明作生日的野台戲最快樂,那個時光距離現在時間大約是四、五十年以前,他回憶起以前戲稱保西宮廟前的為「上海街」的樣子比起現在更加喧囂熱鬧。執行保西宮大小事務的主要委員田武誠說道:「保西宮每三年一次的五月中旬還會有王爺們的巡境,也就是王爺們出廟巡狩到信徒家中,處理人們的擔憂、疑難,在巡境途中,廟方準備開光過神明線圖與大符,供人們置放家中,保佑平安。」在一日的巡狩結束回到蝸牛巷還有「過五關」這樣的「保平安」活動,也會有居民讓剛出生的幼兒給王爺認作乾兒子。信仰慰藉人們的脆弱、當人們徬徨時的燈塔、恐懼未知所託付的依賴,如果問起長輩聽聞的保西宮故事,他們會說王爺在深夜都會在社區旁邊練兵,也聽過孤魂野鬼用的伸冤鼓響過、王爺矯正愛喝酒荒廢度日的信徒後輝煌騰達、生意人以神明意見作為雇用人的參考、失意的婦人在廟裡當廟婆求一份心中的平靜。




#六興境-保西宮#台南聯境:六興境

社區生活如何圍繞著廟神展開

民國67年保西宮距今最近一次的建醮,廟前的盛況,見街坊招牌林立。

註*
1.聯境:就是區域聯防的概念 #台南獨有 「境」,指的是土地的疆界,「聯境」則是指由若干境所結合成的組織系統,其最原始的目的,是為了團結民間的力量,維護地方的安全。後來治安漸佳,轉變成為在信仰上的分界。
「府城聯境」是清領時期府城獨有的民間聯防制度,是由戶而街而境,再由境結合成聯境(或合境),甚至到段。
府城聯境最一開始是為街境的防禦型態,並非廟境的防禦型態。從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有「境」的概念開始到日明治三十六年(西元1903年)轉移保甲制度止,沒有文獻提及府城的聯境是廟境的防禦型態。雖然廟境與街境有蠻大的重疊部分,但廟宇會跟街境產生關係不外乎是 1) 廟宇為居民的信仰中心 2) 段的聯絡中心多數也借用廟的空間 (如東段的保甲局設於大人廟內,但城外的保甲局則於看西街) 府城聯境的民防腳色到了日明治三十六年因為警察制度的建立而被淡化(其實在日本接管台灣後便開始式微),各聯境間只好轉換為廟宇之間的情誼,廟宇的宗教功能被突顯出來,宗教活動成為了團結街境組織的重要元素。

保西宮的七爺八爺

韓德爺與盧清爺不是你以為的七爺八爺,祂們有什麼不一樣?
簡單的說七爺八爺是鬼神,據說只能下地獄不能上天庭,而盧韓二神可以上下通,在外觀上七爺八爺會吐露舌頭(七爺是吊死的,八爺是溺斃)而韓盧不會,可以用有沒吐舌來辨別。
目前現存於保西宮的韓德爺與盧清爺時間追溯答150年。

日治時期保西宮的韓德爺與盧清爺

清領末期,福州同鄉會參加迎媽祖慶典跟著出巡到保西宮,因為躲雨的關係,後來賴在保西宮不走一直到現在。

神明的敬茶

每日敬奉神明的敬茶提供到廟裡參拜的信徒飲用。
雖不能治百病,但可以求平安。所以宮廟裡多備有
平安水。

參拜方法

保西宮也有籤筒,廟隨小但是一樣神威遠播。
許多年輕人從來都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拜廟。
讓虔誠的心,顯得更有行動例。

保西宮文紙

就是保西宮的介紹,讓宮廟文化透過文紙,
宣揚更深厚的文畫。